在多个5A景区涨价的背景之下,大明湖去门票化赢得满堂喝彩_在取消景区门票的背后是否反映了我国景区发展的困境_景区不能仅仅只靠自身的名气坐吃山空,也得顺应创新潮流,改革升级
5A景区大明湖取消门票景区免费并非不可为
2002年10月,西湖景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风景区,2010年11月12日南京中山陵也宣布恢复对外免费开放,2016年4月10日湖南凤凰古城景区暂停“围城收票”,这也意味着今后进入凤凰古城的游客将不需要再购买148元的门票。
12月19日,济南市政府宣布,自2017年1月1日起,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—大明湖风景区的新区、老区共103.4公顷范围内,除个别执行政府定价的展馆(室)和经营性项目外,将合为一园,向社会免费开放,这也将是国内第四个“去门票化”的5A级景区。
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韩永军说,大明湖景区全面免费开放,不仅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城市改革发展的成果,更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,提升城市的知名度、美誉度,推动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。
据了解,景区取消门票,表面上看会影响景区的收入。而实际上,长期来看,能大幅增加游客的数量,刺激当地的消费,促进当地旅游事业与经济获得更大的发展。
从算景区收费的“小账”到算带动周边旅游经济发展的“大账”,浙江杭州走在了全国前面。杭州市旅委的数据显示,自西湖景区取消门票后,2002年杭州旅游总人数为2757.98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;而到2015年底,游客总人数已达1.2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2200.67亿元。
“每个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时,杭州的年旅游综合收入便会增加100亿元。”杭州市旅委宣传处处长华雨农说,西湖免费后更多人愿意来杭州,游客逗留时间延长带动了杭州的服务行业,为杭州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效益。
所以说免门票不仅不会对景区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,反而会带动周边各配套产业的经济发展,给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再者,景区免门票也会增加本地城市市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,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!
去门票化效益高为何众多景区仍“涨”声一片
2016年3月1日上海东方明珠进行调价,从原本的220元(含太空舱)上调至240元,160元(不含太空舱)上调至180元。上海海洋水族馆于2015年11月1日起实行新的门票价格和标准,成人票由160元调到190元,上海野生动物园于2015年12月8日起实行新的门票价格,成人票由130元调至160元,学生票由65元调至80元。今年6月下旬,湖北省襄阳市隆中风景名胜区(4A级),由于隆中风景区和隆中植物园整合后成为一个新景区,调整前隆中风景区门票基准价为50元/人次,旺季上浮20,为60元/人次,隆中植物园为20元/人次。重新核定门票价格后,隆中风景区新拟定基准价为65元/人次,实行淡旺季上下浮动,即旅游旺季的门票价格上浮20,为78元/人次,淡季门票价格下浮20,为52元/人次。部分外地游客表示,“我们只想去看隆中风景区,对植物园不感兴趣,为什么要为植物园买单?”7月,敦煌莫高窟景区将“数字展示中心”游览项目“打包”进莫高窟统一门票,旺季价格由原本的200元涨到260元,这也引发游客与舆论强烈不满。
据了解,国内所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(有时候两者合在一起),以及新近的人造景观,达到4A和5A级水准的,总和虽有1400多个,但数量仍然偏少,大致相当于100万人才拥有一座4A级以上的风景区。
景点作为公司资产运营,必须讲究投入产出比。从投入来讲,以某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县级市为例,为招揽游客,仅2014年度,该市在全国5A级风景区中,率先设立国际机场异地候机室,开通抵达机场的快巴、到附近景区的旅游直通车,创办旅游电视频道、刊物,等等,这还不包括其他年份修路架桥的投入。这些投入最终都需要产出。据当地政府工作报告称,2014年度游客数超过2000万人次,门票收入为3亿元,其他旅游综合收入超过90亿元。利用公共财政做的这笔生意,投入产出比不可谓不高。
从景点属性来看,中国大陆的人文和自然景观,理论上都属公共资源,理当全民共享,但是具体管理权基本都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。地方政府只要发现辖区内的景观具有稀缺性,就会想方设法,通过公司化运作,化管理权为经营权,于是原属老祖宗的遗物或大自然的馈赠,要么变成了地方政府所属旅游公司的核心资产,门票收入成了主营业务收入;要么景区门票收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台柱子,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。所以很多景点不愿意放弃已经到手的“蛋糕”,而进行“去门票化”的改革。
但景区门票也不能再“一涨了之”!特别是强制捆绑游览提升票价更是不可取,景区应该积极应对游客旅游需求的变化,主动创新,改变经营方式,开拓出集文化休闲、商务会议、特色餐饮、工艺等多种经营理念的新路子。主动对单一化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,把观光、休闲、娱乐、购物等有机结合起来,延长景区的产业经营链条,用更富竞争力的旅游内容和服务,吸引游客前来,形成良性循环,增强景区的综合盈利能力。同时,重视从其他途径拓宽收入来源,包括销售各类旅游纪念品,以及为企业植入广告等方式增加收入。
部分地方这样将景点圈起来售卖高价门票,对于景区及其所在地来说,也是一种利益损害。因为景区门票价格过高,必然会减少前来旅游的游客数量,这样也就不利于更好地刺激当地的消费,影响与妨碍当地商业获得更大的发展。
综上所述,景区取消门票实际上是一种多赢选择,既能更好地维护游客的权益,令游客旅游休闲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,同时又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景区所在地旅游事业与经济发展。人们期待更多的景区能够像杭州西湖与凤凰古城、大明湖这样取消门票,摒弃门票经济,经由开展多种经营,既缓解景区发展之困、减轻游客负担,又优化旅游产业组合,促进当地旅游事业与经济获得更大的长足发展。
网友声音:
@顿顿不离肉:景点“去门票化”应该是以后国内景区的发展方向,不一定只有门票才是景区收入的主要来源,景区也不能仅仅依靠门票收入发展。
@三月春风:真的是别人家的景区啊,附近的景区基本没有免费的,而且过节还要涨价,真不知道这种风潮何时休。
@出门转右手:现在很多景区虽然免费,但各种附加收费层出不穷,在免费的同时也一定要搞好配套服务和市场管理,避免免费乱象。
社会学专家:5A景区不收门票这是“让利于民”的表现吗?
对此四川社科院社会系教授胡光伟进行了如下分析:
这不是“让利于民”而是“换权于民”
胡教授认为,旅游景区的收费政策本身就有失偏颇,完全是属于“二次收费”,现在景区免费本就是应尽之事,是政府“换权于民”的表现。“因为河流、山川、公园、马路、街道的开发以及维持完全是依靠纳税人的钱进行提供,若景区还继续收门票,这本身就是“二次收费”的行为。所以,济南大明湖于明年全面免费开放本就是应该必行之事。
胡教授还认为,我们应该分清“公共产品”和“私人产品”,“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修公园、健身设施、马路、路灯等,这些全是公共产品,而作为公共产品,自然是由免费提供而不需要收任何费用。”“你听过,晚上走夜路还有追收“路灯费”吗?而私人产品是完全可以收费的,比如某人持有对应的所属权,如果你要去游览、摆放,自然是可以收门票。反之,山川河流都属于老百姓所有,而绝非个人所得,景区的多次收费行为本身就有问题,而未来的国内景区,只要是建立在“公共产品”的位置上的,都不应收票,否则就是违规。”
重庆旅游景点是否应该学习“去门票化”我市旅游发展的趋势是什么?
重庆市政府旅游发展高级顾问、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认为,虽然“去门票化”已经成为未来国内旅游景区改革的发展趋势,但对于重庆景点是否应该“去门票化”并不能一概而论,要针对景区的未来发展规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想要推动“旅游经济”的发展不能仅仅依托“门票经济”,要想提升旅游景点的经济效益,应该把眼光放到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、商家的旅游服务等方面上来,只有游客满意了,商户规范了,景点的“旅游寿命”才能延续。
*姓名:*电话:尊敬的网友,为和您及时取得联系,请填写真实的姓名和联系电话,您的个人信息我们都将为您保密,谢谢您的信任!
*内容:建议您上传rar或zip压缩文件,文件大小不超过3M。
